影响
PCB印刷机印刷质量的因素涉及设备精度、材料特性、工艺参数、操作规范等多个维度,任何环节的偏差都可能导致焊膏 / 油墨印刷缺陷(如偏位、桥连、缺失)。以下是具体影响因素及详细分析:

一、设备核心精度因素
设备的机械精度和定位能力是保证印刷质量的基础,主要包括:
定位系统精度
基准点识别误差:PCB 的 Mark 点(基准点)磨损、污染或网版定位点偏移,会导致 CCD 相机识别偏差(误差>0.005mm 时,印刷图形与焊盘偏位)。
重复定位精度:工作台或网版移动的重复定位误差(全自动机需≤±0.005mm),误差过大会导致批量 PCB 的印刷位置不一致(如同一批次 PCB 的焊膏偏位方向随机)。
平行度偏差:网版与 PCB 表面不平行(倾斜角>0.1°),会导致印刷厚度不均(一侧厚、一侧薄)。
刮板与网版配合精度
刮板平整度:刮板刃口直线度误差>0.01mm/100mm 时,会出现局部压力不足(导致焊膏缺失)或压力过大(导致焊膏过厚)。
网版张力与平整度:钢网张力不足(<30N/cm)或局部变形(如因多次使用导致的鼓包),会使印刷图形变形(如开孔边缘塌陷导致桥连)。
二、材料特性因素
印刷材料(焊膏、油墨、网版、PCB)的物理特性直接影响转移效果:
焊膏 / 油墨性能
粘度:粘度太高(>800Pa・s)会导致流动性差,印刷后图形不饱满(有缺口);粘度太低(<200Pa・s)则易出现桥连、塌陷(尤其细间距焊盘)。
触变性:触变性差的焊膏(搅拌后粘度下降不明显)易导致印刷图形边缘模糊;触变性过强则可能在脱模时出现拉丝。
颗粒度:焊膏中合金粉末颗粒过大(超过网版开孔的 1/3),会堵塞网版开孔(导致局部无焊膏)。
网版参数
开孔尺寸与形状:开孔过大导致焊膏过多(桥连),过小则焊膏不足(虚焊);开孔形状与焊盘不匹配(如圆形开孔对应方形焊盘)会导致印刷图形偏移。
网版厚度:钢网厚度偏差(±0.005mm 以上)会导致焊膏厚度不均(厚网版区域焊膏厚,薄区域薄)。
PCB 基板状态
表面平整度:PCB 翘曲(变形量>0.2mm)或焊盘不平整,会导致网版与 PCB 贴合不良(局部间隙过大,焊膏无法转移)。
焊盘污染:焊盘表面有氧化层、油污或灰尘,会影响焊膏附着(导致后续焊接时焊膏不熔化)。
三、工艺参数设置因素
印刷过程中的参数设置直接决定焊膏转移效果,关键参数包括:
刮板参数
压力:压力不足(<5N/cm²)导致焊膏填充不充分(图形不完整);压力过大(>30N/cm²)会使网版变形、焊膏被挤出过多(桥连),还会加速刮板和网版磨损。
速度:刮印速度过快(>200mm/s)会导致焊膏来不及填充开孔(尤其细间距);过慢(<10mm/s)则效率低,且可能使焊膏在网版上堆积(导致厚度不均)。
角度:刮板角度通常为 60°-90°,角度过小(如 60°)压力分散(适合厚焊膏),角度过大(如 90°)压力集中(适合薄焊膏,但易划伤网版)。
印刷间隙与脱模参数
印刷间隙:网版与 PCB 的距离(通常 0.1-0.3mm),间隙过大导致焊膏图形拉伸变形;过小则网版与 PCB 摩擦(划伤基板或网版)。
脱模速度与方式:脱模速度过快(>50mm/s)会导致焊膏图形断裂(尤其高粘度焊膏);过慢则可能粘连(图形边缘模糊)。柔性脱模(网版先局部分离)比刚性脱模更适合细间距印刷。
环境参数
温度与湿度:环境温度过高(>30℃)会使焊膏粘度下降(易桥连);湿度过低(<30%)导致焊膏干燥过快(印刷后图形开裂),湿度过高(>60%)则焊膏吸潮(影响焊接质量)。理想环境:温度 25±2℃,湿度 40%-60%。
四、操作与维护因素
人为操作和设备维护不当也会影响印刷质量:
操作规范性
PCB 装夹:人工上下料时未放正(偏移>0.1mm),或真空吸附力不足(PCB 松动),会导致定位不准。
焊膏添加:焊膏未充分搅拌(颗粒沉淀)、添加量不足(刮板刮空)或混入气泡(印刷后出现空洞),都会影响图形完整性。
设备维护状态
网版清洁:网版底部残留焊膏未及时清理(尤其开孔边缘),会导致后续印刷时局部堵塞(无焊膏)或污染 PCB 表面。
部件磨损:刮板刃口磨损(出现缺口)、导轨润滑不足(运动卡顿)、CCD 镜头污染(识别偏差),都会降低印刷精度。